您现在的位置是:时尚 >>正文
严防严治积分兑换的运营商“李鬼”
时尚1人已围观
简介李英锋“差点就‘入坑’了。”日前,北京市朝阳区消费者李女士告诉记者,1月2日,她收到一条积分即将到期的短信,告诉她需尽快打开链接兑换商品,否则积分就会在1月3日清零。她以为是移动手机号的积分,想着以前 ...
李英锋
“差点就‘入坑’了。李鬼”日前,严防严治营商北京市朝阳区消费者李女士告诉记者,积分1月2日,兑换的运她收到一条积分即将到期的李鬼短信,告诉她需尽快打开链接兑换商品,严防严治营商否则积分就会在1月3日清零。积分她以为是兑换的运移动手机号的积分,想着以前也兑换过话费,李鬼就打开链接看看。严防严治营商但在选完商品、积分填好地址之后,兑换的运准备付差价之前,李鬼李女士觉得有必要跟10086客服核实一下商品的严防严治营商原价,一核实才知道该活动并非官方活动。积分(1月10日《工人日报》)
表面上看是用积分兑换福利,实则是坑骗消费者的陷阱。一些经营者冒充品牌客服、模仿三大运营商服务号码向消费者发送短信,用手机话费积分限期兑换、过期清零的“忽悠术”来给消费者制造积分兑换的紧迫感,诱导消费者进入所谓的积分商城,并用大比例的“打折优惠”来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积分“兑换欲”。然而,消费者在这样的山寨积分兑换活动中得到的很可能是虚假打折商品、质次价高商品、假冒伪劣商品、库存积压商品,不仅得不到实惠,还可能会被经营者“薅羊毛”“割韭菜”,既失分,又失财。
还有一点令人担忧——有的经营者通过山寨积分兑换模式骗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,继而通过出售、泄露、广告营销、不法使用等方式进一步侵犯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、安宁权等权益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信息还可能成为不法分子实施电信诈骗的目标。
诱导消费者进行积分兑换的运营商“李鬼”,踩踏了法律底线和诚信底线,涉嫌虚假夸大宣传、价格欺诈、销售假劣商品、仿冒混淆销售。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等违法行为,扰乱了市场秩序,妨碍了公平竞争,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也抹黑了被仿冒、被模仿的电信运营商的名誉、形象,侵犯了相关运营商的合法权益。
对于此类积分兑换“李鬼”,一定要严防严治。电信服务经营者要通过“大数据+人工”的方式加强对积分兑换类短信、号段的监测核实,一旦发现冒充移动、联通等运营商发送积分兑换短信或涉诈异常信息的行为,及时采取屏蔽、拦截、断链等措施,实时动态封堵,并向有关部门报告,启动全链条深层治理。
主流运营商应联合网络平台对各类积分兑换商城进行排查,对官方兑换商城进行标记,对仿冒的兑换商城进行揭露,向消费者发布警示信息。市场监管等部门还有必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,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仿冒兑换商城的治理,依法严厉打击虚假宣传、价格欺诈、仿冒、售假等违法行为,该处罚处罚,该责改责改,该曝光曝光,该拉“黑”拉“黑”,让违法经营者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,充分释放法律的惩戒、震慑、警示、教育、拒止功能。
此外,消费者也应在收到积分兑换类短信时擦亮眼睛,多长个心眼,多一分理性和谨慎,少一分轻信盲从,通过官方渠道积极对比、核实有关信息,规避侵权陷阱。
只有各方责任主体凝聚共识,形成合力,从严防治,让积分兑换“李鬼”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,积分兑换“李鬼”才会寸步难行,才会失去其生存的土壤。
漫画/陈彬
Tags:
相关文章
信用卡、贷款代理投诉黑产成风 多家银行应声“宣战”
时尚来源:北京商报“信用卡还款别担心,代理投诉除息费”“协商还款减免部分欠款金额百分百成功”……当你正在因过度消费而背负巨大的还款压力时,看到这样的广告是否会动心?殊不知这些所谓的代理投诉、代理维权背后潜 ...
【时尚】
阅读更多广州上市公司回应疫情影响:尚未对经营构成较大影响
时尚单日新增病例超过2000例,广州正在面临疫情三年来最严峻的时刻。根据广州卫健委11月8日下午通报:11月7日0至24时,广州市新增2377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,而截至2022年11月7日24时,广州全 ...
【时尚】
阅读更多谁偷换了保险柜锁芯?融创信托资金的“糊涂账”
时尚10月21日的一通电话让李洋彻底傻眼。电话那头的投资经理告诉李洋,“保险柜锁芯被换,账户中的钱被划走了。”当日,投资者收到了《中融-丰腾8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第2次临时管理报告》简称《第二次临时报告》 ...
【时尚】
阅读更多